好文书 >地图 >诗词 >

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

好文书
阅读 517

相关推荐

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3篇。

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培养我们的思想情趣,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诗人有哪些古诗词值得一读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3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篇1】

1、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一词领全诗型

2、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委婉含蓄、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3、第四步,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4、(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5、第三步,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6、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和句子孤立起来,得放在句中或者段落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7、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8、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9、第二步,用一两个专业术语(双音节词)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孤寂冷清,或恬静优美,或雄浑壮阔,或萧瑟凄凉……注意遥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10、第四步,适当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等。

1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2、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评价观点态度型

13、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者解释该句在此文的作用,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14、第一步,找到诗中描绘的相关语句,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

15、第三步,分析作者选用这种手法或技巧的原因。

16、(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17、(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18、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19、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20、这种类型题的答题模式是:

21、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丰富诗歌的意境。

22、(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23、这类题答题步骤是:

24、第三步,结合文章的主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5、(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6、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表达技巧型

27、(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8、答题步骤:

29、第三步,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0、(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31、答题格式:总体评价+结合字句分析形式和内容上的艺术效果+所表现的诗人的感情

32、第二步,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33、答题思路:

34、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理解诗句含义型

35、第二步,用精炼的话语概括形象的特征。

36、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37、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意象型

38、第三步,结合诗歌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

39、第一步,阐明诗句的表面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40、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语言风格型

41、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意境型

42、第二步,结合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43、(1)认真审题

44、第一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45、展开联想把该字和该句放入原文中描述景象。

46、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47、点出该字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景象,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鉴赏字句的答题模块及一般手法和作用:

48、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分析诗眼类

49、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的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50、第三步,指出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51、解题思路:古人作诗讲究练字造句,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和句子的妙处。

52、第一步,明确表明你的观点。

53、(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54、第一步,指出该字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

55、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诗眼型

56、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57、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58、主旨、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59、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60、答题模式是:

61、第二步,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62、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评价题型

63、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64、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或技巧所表现的内容。

65、朴实无华、明白晓畅、雄浑豪放、简练生动等。

66、(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67、答题模块:这个词/句运用了……(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8、第一步,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

69、主旨型

70、(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71、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炼字型

72、(3)抒发什么情感

73、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74、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75、第一步,准确的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76、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77、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78、第二步,用一两句话准确表明该字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

79、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80、第二步,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找到原诗中能支持自己观点的地方阐述原由。

81、(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82、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分析语言

83、(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84、感情、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85、(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6、诗歌鉴赏题型及答法:比较评价题型

87、(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88、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往往行之有效。二要找寻、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形象生动的词句。尤其是文章的开头句、独立成段的句子、连问句、抒情议论句,文章的主旨常常隐含其中。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句子、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牢记:欲速则不达。一定要读懂文章再做题,坚决杜绝走马观花式的阅读。第二步,认真审题,定向扫描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抓住了审题这个关键,就找到了答题的诀窍。现代文阅读的审题,就是要仔细分析题干,把握题目要求,即把握题干中包含的与答案相关的各种信息。这是答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题干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文章作者的话,一是命题者的话。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限定答题内容;同时,命题者为了使考生不至于茫然无绪,往往又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内容在文中的位置,甚至限定了在哪一段或哪个句子中。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出每一道题的出题点,锁定答题区间,具体到段、词。只要找准了原文中的相关区域,认真揣摩上下文的文意,准确抓住关键词句,准确地把握住答案的有关信息,大多数题目的答案是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的。牢记:题干提示了答题范围,题干规定了答题角度,题干提供了答题思路,题干隐含了答题信息,题干体现了答题规律。第三步,筛选组合,定向表述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充分、准确、弄清题干中所具有的态度或倾向遇到的题干如果是否定形式,就采用先反后正的答题方式,避免遗漏要点;遇到的题干如果是肯定形式,就采用正面的答题方式。2、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4、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5、提炼、描写、抒情、修辞手法,先抑后扬、开门见山、拟人、夸张、对偶、设问、生动、理解、事理说明文(内容角度);平实、分类别、作比较、作诠释、画图表、空间顺序、事实论证、比喻论证、俗语谚语、史实、明了,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制。得体,文明礼貌,人性化。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内容的作用或好处可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呼应等;三是语言方面,如引人入胜、好恶、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修辞手法、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篇2】

1、②欢:指的是酒。

2、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3、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4、”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5、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6、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

7、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9、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10、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

1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13、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14、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15、建筑、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地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

16、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8、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9、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20、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21、先看题目,提取有效信息。

22、(2004年高考湖北卷)

23、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24、⑼鹧鸪鸟

25、副词描写图景。阅读题答案尽量筒洁精炼又全面,可从分析文章结构,结合文章内容(文意)下笔。结构分析有6个方面:首尾呼应、承上启下,埋伏笔、做铺垫,设置悬念。也可从分析人物性格,细节结合文章来写。我还有更详细的答案不懂可以追问!

26、先分后总式

27、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8、B.思妇盼归人。

29、“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30、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1、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我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本人执教的《泊船瓜洲》,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宋朝诗人王安石,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32、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33、”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34、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

35、”(姜夔《扬州慢》)

36、【后分说】

37、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8、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39、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40、抓词语

41、再总说】。

42、第一问2分。

43、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44、户部侍郎等职。

45、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46、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47、悲凉的同义词。

48、秋思张籍

49、无赖春色到江亭。

50、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1、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52、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53、【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54、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55、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56、典例精析

57、初冬夜饮①杜牧

58、绝句(其一)春望

59、思念故园散的情思、壮志难酬的隐痛。

60、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61、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62、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63、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64、哀伤的象征。

65、看体裁

66、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67、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68、【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69、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70、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71、体验和培养语感。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在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以诗带诗,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的古诗教学上,有意识地加大学习古诗的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诗的意境;中高段可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通过这个语言实践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72、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73、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74、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75、①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②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76、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77、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78、品格的高尚。

79、菩萨蛮李白

80、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81、先观点后理由

82、分点作答式

83、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84、”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85、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86、十分冷落的地方。

87、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88、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89、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90、】B语意双关

9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92、(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

93、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94、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95、自主学习,弄懂诗意。

96、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97、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如“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98、【解析】

99、秋 夜朱淑真

100、舟次镇江是看不见海的。

101、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102、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103、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104、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105、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106、看关键语言(标题、诗眼)

107、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108、“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109、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110、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111、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112、共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11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4、: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115、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16、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117、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118、第一问“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有些考生可能对“细节”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指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所体现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表现中的“行动”——“又开封”;“析”至少应该解释一下含义。

119、古人用“海”字与今人不同,此处不要求落实,故“海”字不设扣分点。

120、此诗或题《江南意》。

121、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122、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123、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

124、如有学生比较了高下,或认为两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应给分。

12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26、抓诗句

127、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128、参考答案:

129、A.游子思归乡。

130、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131、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132、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133、【例一】

134、: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135、水口行舟宋•朱熹

136、便教莺语太丁宁。

137、看技法

138、★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13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40、分析情景关系2分。

14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42、会的……思考。

143、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4、⑵间接抒情

145、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146、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147、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48、先总后分式

149、即遣花开深造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50、例如,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151、⑼反语,讽刺。

152、看背景

153、解释意思2分。

154、”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55、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156、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157、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158、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59、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160、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161、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

162、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

163、【例二】

164、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165、“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

166、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167、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68、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169、凄切之感,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170、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17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72、分共两问,设问指向明确。

173、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174、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175、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176、答题的格式

177、诵诗想象,品诗悟情。

178、托行人捎转的书信中是否有遗漏的内容,以便再补写上,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了一句,从而显示出了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179、“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情景交融)。

180、拓展延伸,创作诗词。

181、答: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182、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83、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184、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185、创作背景;第二、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分七步进行:

186、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187、眼见客愁愁不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88、: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189、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90、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191、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92、训练平台

19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94、: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95、“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96、看意象

197、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198、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199、“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200、抓诗题

201、背景介绍,知晓诗人。

202、⑴直抒胸臆

203、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204、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205、我高一,这样的题确实很难,而且复杂多变。语文老师给了一个答题格式:

206、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207、咏风王勃

208、次北固山下王湾

209、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210、一抒情手法

211、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212、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21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214、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15、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绕梁而已。

216、季节更替、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217、【解析】此题选择的是比较常见的一首七言绝句——张籍的《秋思》,并且举出了王安石的评价,也算是一种提示。

218、把晨光说成夜景扣1分。

219、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220、C.二者兼有。

221、杜甫杜甫

222、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223、“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224、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225、第二问4分。

226、(意思对即可)

227、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228、高洁的品质。

229、引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画,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意思还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30、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231、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

232、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233、只要说出所选择的字的好处即可,不要求说另一个字的不好。

234、“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35、抓诗眼

236、“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237、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238、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239、“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240、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241、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242、江上葛天民

243、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244、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245、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24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4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48、“凉”。

249、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

250、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251、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252、高洁品格的象征。

253、⑻杜鹃鸟

254、”(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55、“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256、”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257、《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258、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259、《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

260、“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261、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262、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63、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264、你认为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65、参考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266、创设情境,引入诗境。

26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68、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269、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270、形象性。

271、???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272、(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

273、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274、板书设计,简单明了

语文古诗文鉴赏答题技巧【篇3】

1、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

2、先总后分式

3、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4、第二问“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问得平常朴实,学生容易回答出来:作者开封,显然是查看这封因时间“匆匆”、托行人捎转的书信中是否有遗漏的内容,以便再补写上,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了一句,从而显示出了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5、六、答题的格式

6、[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7、②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

8、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9、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10、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12、分点作答式

13、第一问2分。

14、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15、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16、答案:后两句描绘的意象有:春潮、雨、野渡、舟自横;这些意角的组合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17、”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19、此诗或题《江南意》。

20、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21、【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22、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23、分共两问,设问指向明确。

24、二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会的……思考。

25、⑻杜鹃鸟

26、问: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7、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28、”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29、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30、其他常用表现手法:烘托(衬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白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以上分类有的有交叉现象,如第一类中“直接抒情”是第三类中“直抒胸臆”的另一种说法;第三类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则都属于第一类的“间接抒情”。鉴赏时如果题目中没有规定明确的鉴赏类型或角度,我们只需根据其中一种类型或站在其中的一个角度表述即可。

31、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32、⑼反语,讽刺。

33、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34、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

35、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36、春日即事①李弥逊

37、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38、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

3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40、三、看体裁

41、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42、五、看意象

43、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

44、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5、“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46、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47、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48、“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49、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50、三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51、绝句(其一)春望

52、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

53、一抒情手法

54、菩萨蛮李白

55、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56、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

57、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8、次北固山下王湾

59、“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

60、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61、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

62、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63、悲凉的同义词。

64、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65、再总说】。

66、【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67、杜甫杜甫

68、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69、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70、【解析】此题选择的是比较常见的一首七言绝句——张籍的《秋思》,并且举出了王安石的评价,也算是一种提示。

71、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72、【后分说】

73、(2004年高考湖北卷)

74、眼见客愁愁不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75、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76、如有学生比较了高下,或认为两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应给分。

7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78、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79、咏风王勃

80、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81、秋 夜朱淑真

82、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

83、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84、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如“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85、”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86、★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

87、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88、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89、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90、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91、示例一:

92、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93、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

94、分析情景关系2分。

95、先观点后理由

96、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97、《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98、参考答案:

99、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100、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101、即遣花开深造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102、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

103、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

104、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

105、】B语意双关

106、水口行舟宋•朱熹

107、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108、角度一:从语言角度——

109、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10、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

111、只要说出所选择的字的好处即可,不要求说另一个字的不好。

112、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3、【解析】

114、解答分析:步骤一:解释“杜鹃”这一传统意象的寓意以及它与主题的关系。步骤二:解释句意,在把握全诗主旨的前提下来理解句意。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注意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的愁绪”是不行的,应具体答出“怎么样”的感情或感慨。三个问题按顺序答题。

115、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116、C.二者兼有。

117、【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118、【例二】

119、(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

120、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

121、②欢:指的是酒。

122、”(姜夔《扬州慢》)

123、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

124、鹧鸪天贺铸

125、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

126、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

127、示例二:滁州西涧韦应物

128、第一问“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有些考生可能对“细节”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指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所体现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表现中的“行动”——“又开封”;“析”至少应该解释一下含义。

129、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30、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131、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132、答案及答题思路:诗眼分别是“咽”和“冷”(第一个层面:明确答出第一问)。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个层面:具体分析文本,回答“为什么”),“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第三个层面,诗眼在表现景物特点,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133、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134、“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

135、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136、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137、(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38、(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

139、”(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40、(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41、参考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142、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143、B.思妇盼归人。

144、四、看技法

145、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146、把晨光说成夜景扣1分。

147、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148、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149、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150、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151、先分后总式

152、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153、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154、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155、A.游子思归乡。

156、”、“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157、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158、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159、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160、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

161、问: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16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163、⑵间接抒情

164、【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165、[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166、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

167、答: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168、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169、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170、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171、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172、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73、秋思张籍

174、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怎奈归期未可期。

175、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176、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17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78、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

179、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

180、示例:江城子苏轼

181、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182、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183、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

18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85、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86、凄切之感,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187、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18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18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90、坚贞、高洁的品质。

191、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192、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19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94、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195、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196、【例一】

197、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198、例如,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199、修辞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双关、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顶针(多出现在曲或词中)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大致相同。

200、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201、解释意思2分。

202、???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203、初冬夜饮①杜牧

204、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

205、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五种,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

206、”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207、①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②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208、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09、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210、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11、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212、解答分析:诗人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写作上或触景伤情(烟雨、残月、江水、片云),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这一类题型的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意象的寓意并把握意象与作者主旨、情感的关系为突破口,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定要答具体“哪些”、“怎样的”、“什么样的”。

213、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

214、(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215、⑴直抒胸臆

216、⑼鹧鸪鸟

217、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218、”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219、诗歌的鉴赏无非是两个大方面:内容与形式。近几年高考诗歌的鉴赏在设题上,往往要求从一个角度来鉴赏诗歌。那么可以从哪些角度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即诗歌的形式)呢?

220、古诗词的阅读及其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221、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222、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223、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

224、八、训练平台

225、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226、示例:过香积寺 王维(2003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第17题)

227、你认为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28、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

229、问: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30、从哪些角度鉴赏诗歌的形式

231、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232、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233、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234、注:①绿绮:古代名琴。

235、(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

236、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

237、鹧鸪天晏几道(2004年广西、海南等省高考题)

238、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239、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240、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

241、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242、古人用“海”字与今人不同,此处不要求落实,故“海”字不设扣分点。

243、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

244、无赖春色到江亭。

245、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246、舟次镇江是看不见海的。

247、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248、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249、一、看背景

250、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25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252、“凉”。

253、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254、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255、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256、便教莺语太丁宁。

25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58、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

259、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260、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261、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262、江上葛天民

263、⑴柳“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264、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265、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266、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267、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

268、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269、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270、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27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72、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273、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74、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275、七、典例精析

276、答案:“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表达了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诗人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来表达游子思乡这一主题。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277、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278、第二问4分。

279、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

280、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28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282、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283、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28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285、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86、问:两首词都是悼念亡妻。请比较分析苏词和贺词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精选阅读

最经典的中国古诗文75句


中国是一个诗意的国度,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优秀的诗人。为了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古诗词,它是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是我们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承。在接下来的部分我将对“中国古诗文”进行详细的讲解和阐述,为了便于阅读我建议您保存此页上的句子!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一身琉璃白透明着尘埃

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唐•李贺•李凭箜篌引)

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

7、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晏殊•蝶恋花)

8、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国策•齐策)

9、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0、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12、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元•王实甫•西厢记)

13、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南朝•刘勰•文心雕龙)

14、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1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1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1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

18、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19、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0、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李煜•虞美人)

2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日知录)

2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2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25、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宋•欧阳修)

2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

27、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

2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无名氏)

2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3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3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4、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元未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

3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3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37、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周敦颐•爱莲说)

38、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唐•杜甫•不见)

3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40、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4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

4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柳永•雨霖铃)

4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44、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宋•朱熹•中庸集注)

45、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

4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47、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登岳阳楼)

48、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49、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5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5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晏殊•醉翁亭记)

52、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宋•陆游•文章)

53、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

54、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55、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5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57、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8、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5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6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清•曹雪芹•红楼梦)

62、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元•高明•琵琶记)

6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唐•杜甫•蜀相)

64、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65、百学须先立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6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苏轼•水调歌头)

67、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宋•陆游)

68、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唐•李白•送友人)

6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朱淑真•生查子)

70、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唐•李商隐•晚晴)

71、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7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73、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7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7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描写惊蛰古诗10篇


你是否也在思考范文应该怎么写?我们可以在各个平台上搜寻一些范文。范文的编写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希望这篇“描写惊蛰古诗”能够符合您的阅读需求让您感到满意,我相信这个网站提供的信息对您非常有用!

描写惊蛰古诗【篇1】

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宋)曹彦约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

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

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秦楼月·浮云集》

宋代:范成大

原文: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

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

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菩萨蛮·春雨》

宋代:萧汉杰

原文:春愁一段来无影。著人似醉昏难醒。

烟雨湿阑干。杏花惊蛰寒。唾壶敲欲破。

绝叫凭谁和。今夜欠添衣。那人知不知。

《闻蛙》

宋代:赵蕃

原文: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

描写惊蛰古诗【篇2】

惊蛰节气的古诗词

1.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2.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宋)曹彦约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

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

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3.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4.义雀行和朱评事

(唐)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5.春晴泛舟

(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描写惊蛰古诗【篇3】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后土祠南裔,坤维婚室家。

国封严典礼,宫祀尚褒嘉。

不是神灵异,焉能眷迩遐。

应须有玉女,到此赏琼葩。

丽服从空降,明妆倚日斜。

同挥五云扇,共驻七香车。

月录羞调粉,风姨罢散花。

青童迦绺节,金母屏彤霞。

故事唐时盛,佳名数代夸。

尘根虽下界,天意在中华。

雪襄珑部巧,冰销刻镂瑕。

人间惟独尔,地上更何加。

万葩殊寥落,群芳避艳邪。

玫瑰诚执御,芍药等泥沙。

圣运俄惊辍,兵强忽肆拿。

外讹难核实,真雁遂真牙。

雷雨还惊蛰,潜藏重发牙。

帝枝微旧崛,新叶漫荣荂。

尤品终芜没,珍不逐水涯。

两朝成草莽,九斋杂龙蛇。

古殿兰旗暗,残记桂煅賖。

警颜愁想像,珠树绝骄奢。

寂寞无双誉,徘徊但自嗟。

八仙聊免俗,消得实栏遮。

风流别驾临苕溪,行厨携客寻幽奇。

五湖浩荡三江永,绿净不知凡几顷。

凭高纵望心目开,便可一倾三百杯。

疑与尘寰不同宇,弹压风光须妙语。

几年官军破郡邑,远客孤村谁脱急。

卧听邻鸡三鼓鸣,流言敌骑一宵及。

抱衾携幼强趋走,复岭重山且深入。

为闻北人畏和暖,安得如今便惊蛰。

长秋南奔苦岚瘴,翠华连巡犯卑湿。

土圭日已南,百年生有期。

新阳潜地脉,惨惨群阴微。

尚觉云气昏,严飚弄寒威。

狂雷与骤雨,奔逐如喧鼙。

百虫误惊蛰,生理亦已亏。

向晚怒声息,散雪交余辉。

促春透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人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得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陶渊明的诗以田园生活为主要题材。这首诗描写了春雷后天气转暖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安于现状、安于山野的田园生活。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洞水。

饥动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凛无宿储,摇役扰未已。

方渐不耕者,禄食出间里。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Q卷本《韦苏州集》。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这首诗是韦应物任某地刺史时所作的。字里行间表达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以及自身无劳而领捧禄的惭愧心情。

诗词今译: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堆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将开始。自惊蛰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农活。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千活,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菜了。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经很晚了,还得把牛牵到村子西边的溪沟里让它饮水。这样又累又饿,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看着这些,我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捧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

这是一首田园诗。诗人前面两句描写了春雨过后一片美好的田园景象,农民自惊蛰起就要开始春耕。一家人整天起早贪黑地忙碌于农活,家中却无隔夜粮,劳役还远没有结束。后面一句,诗人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棒禄却来自乡里,心中万分惭愧自责。这种思想感情的抒发是唐代田园诗中的一个特点,并且作为古典诗歌中的优良传统一直为后世流传。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唯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仇远((1247-1326)。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仇远的词风大致与北宋词人周邦彦和南宋词人姜夔相近。传世的作品有《一七言诗卷》。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势余。

口街黄河泥,空即翔天隅o一夕皆莫归,晓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幼幼。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贾岛(779-843),字浪〔闻)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琢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这首诗描写了惊蛰时节燕雀的活动情景。在诗中,诗人赞颂了燕雀的勤勉,并以此自勉:“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感觉自己还不如小小的燕雀,甚是惭愧呀!

描写惊蛰古诗【篇4】

惊蛰节气古诗

(一)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一夜春雷百蛰空,山家篱落起蛇虫。

无端蚯蚓争头角,触破莓苔气似虹。

赏析:一夜春雷震响,所有动物蛰伏的洞穴都空了。在山上居住的人家的篱笆附近有蛇虫开始出没。蚯蚓也开始争先恐后,纷纷钻破苔藓地面,显得气势如虹。

诗人通过对蚯蚓被春雷唤醒后,变得气势如虹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力和刚健精神的赞美。

(二)春日杂兴

宋·陈棣

料峭寒犹薄,阴云带晚烟。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日永消香篆,愁浓逼酒船。

为君借馀景,收拾赋新篇。

赏析:“日永”指夏至或者夏日白昼,这里代指白昼。“香篆”指篆文状的盘香,点燃可用来计测时间。

还有点薄弱的料峭春寒,阴暗的云彩带走傍晚的烟气。春雨催来了惊蛰节气,春风发作,逼迫着花儿开放。白昼感觉有点漫长,春愁使得酒船出现。为你借来这剩馀光景,让你用来书写新的诗篇。

这首诗使用拟人手法,使得时间和景物都有了情感,变得生动起来。惊蛰节气的到来好像是受春雨的催促,花儿的开放好像是被春风的逼迫,酒船的出现好像是春愁召唤来的,让你借酒消愁,而傍晚竟然也是从白昼借来的。

(三)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宋·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赏析:半夜的松涛声如同倾落的瀑布,回忆当初睡不着觉,一起相伴坐在西斋。惊蛰节气的雷声中,细雨蒙蒙,好像被筛子筛过一样,伴着梅花落下。送朋友快要过河的时候还微笑,送走朋友回来才觉得失落。把手中的书卷合上,有谁能知道我现在的心意,从窗子里望去,外面一片新春绿意,等待着杜鹃啼叫。

这首诗写景、怀人,对美景的欣喜和对友人离去的失落融合在一起,在茫茫春雨里如云如烟。“细筛微雨落梅天”一句极好,细雨之中,梅花轻落,一幅绝美的图画。

(四)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赏析:“景常晏”指天晚。“劬”是劳苦的意思。“膏泽”指指雨下到田里。“闾里”指民间、乡里。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

“蛰”是藏的意思,指冬天时动物入冬后藏伏土中,不饮不食,以等待春天到来,就是通常说的“冬眠”。“惊蛰”指冬眠的小动物被春雷声惊动苏醒。

到了惊蛰节气时,天气转暖,渐渐有了春雷,所以诗中说:“一雷惊蛰始”。在春雷声中,钻在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感受到泥土的温暖气息,开始苏醒,并出来活动,它们好像是被春雷震醒的,也就是谚语说的:“春雷惊百虫。”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耕开始,所以诗中说:“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起来。”

(五)惊蛰日雷

宋·仇远

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

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

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

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

赏析:“坤宫”指大地。“蛰户”指蛰虫伏处的洞穴。“花房”指培养花草的温室。“电明”指雷电闪耀。“寒暄”指寒冷和温暖(今天已经衍化成应酬和应酬话的意思了)。

半夜里一声雷响,早晨蛰虫开始出洞,因为天气变暖,花房也可以打开了。田野里风吹来,灭了房内的蜡烛;电闪雷鸣中,雨点急促地击打窗户。草木顿时生机勃勃,和冬天大不一样,这自然是因为寒冷和温暖不同的气候催生的不同结果。只有院中的石龟和房上木雕的大雁对春天的回归毫无反应。

这首诗描写惊蛰时春雷隐隐,大地回春,春风春雨催生草木生长,透露出一股欣喜和爽朗的心情。

惊蛰节气谚语

1.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2. 地化通,赶快耕。

3.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4.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5.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6.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7. 二月打雷麦成堆。

8. 惊蛰地气通。

9. 惊蛰断凌丝。

10. 地化通,见大葱。

11. 惊蛰至,雷声起。

12.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13. 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14. 冷惊蜇,暖春分。

15. 惊蜇刮北风,从头另过冬。

16. 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17.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

18. 惊蛰不藏牛。

19.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20. 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21. 惊蛰闻雷,谷米贱似泥。

22.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23. 春雷响,万物长。

24.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25.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26.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27. 二月打雷麦成堆。

28. 惊蛰地气通。

29. 惊蛰断凌丝。

30. 地化通,见大葱。

31.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32.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33.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34.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35.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36. 大麦豌豆不出九。

37.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38.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39.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40.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41.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42.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43. 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44.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45.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描写惊蛰古诗【篇5】

1.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2. 新春一声雷未闻,何得龙蛇已惊蛰。

3.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4.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5.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6. 春柳卧生根,早雷惊蛰户。

7. 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8. 堪笑不能惊蛰户,空将胡蝶梦魂惊。

9.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

10. 冬月不启壁,深虑惊蛰虫。

11. 冷泉二月雷惊蛰,烧尾金鳞化作龙。

12.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13. 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

14. 新春一声雷未闻,何得龙蛇已惊蛰。

15.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16. 雨催惊蛰候,风作勒花开。

17. 一阵催花雨,数声惊蛰雷。

18. 春柳卧生根,早雷惊蛰户。

19. 恰似春雷未惊蛰,髯龙头角暂皤泥。

20. 堪笑不能惊蛰户,空将胡蝶梦魂惊。

21. 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

22. 冬月不启壁,深虑惊蛰虫。

23. 冷泉二月雷惊蛰,烧尾金鳞化作龙。

24. 春来我不先开口, 哪个虫儿敢作声。

25. 杏花惊蛰寒,唾壶敲欲破。

描写惊蛰古诗【篇6】

【一】

有怀正仲还雁峰诗

【宋】舒岳祥

松声夜半如倾瀑,忆坐西斋共不眠。

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

临流欲渡还休笑,送客归来始惘然。

掩卷有谁知此意,一窗新绿待啼鹃。

【二】

西江月

【清】陆求可

半夜雷车惊蛰,初春雨脚穿江。

梅花应已满山香。急驾兰桡画桨。

一带青山如沐,半湾绿水停航。

白云渺渺雪茫茫。明月天连纸帐。

【三】

水龙吟·惊蛰

【元】吴存

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吾宗仙猛,当年乘此,遨游人世。

玉颊银须,胡麻饭饱,九霞觞醉。

爱青青门外,万丝杨柳,都捻作,长生缕。

七十三年闲眼,阅人间几多兴废。

酸碱嚼破,如今翻觉,淡中有味。

总把余年,载松长竹,种兰培桂。

待与翁同看,上元甲子,太平春霁。

描写惊蛰古诗【篇7】

1.甲戌正月十四日书所见来日惊蛰节

(宋)张元干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一声大震龙蛇起,蚯蚓虾蟆也出来。

2.惊蛰后雪访徐孟坚不遇坐待甚久

(宋)曹彦约

忽忽弄明珠,纷纷拥塞酥。

都忘春老大,复作冷工夫。

甲拆迟先达,芳菲约后图。

兴来还兴尽,呵手复须臾。

3.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描写惊蛰古诗【篇8】

描写惊蛰的古诗词

咏二四气诗 · 惊蛰二月节——唐·元稹

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

桃花开蜀锦,鹰老化春鸠。

时候争催迫,萌芽互矩修。

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

元稹的这首诗给人描绘了一幅惊蛰时分的绝美画卷。立春开始,阳气逐渐上升,一直到了惊蛰这一节气,整个大地上都弥漫着春天的美景。你看!那如蜀锦般美艳的桃花,那翱翔在天空的老鹰也悄然远去,树枝上停歇着斑鸠一类的鸟儿在歌唱着,处处充满了生机活力。春光虽好,但是时光短暂,催促这人们劳作起来,树上的嫩芽也在争相生长,一片翠绿。人们在农田里开了春耕春播,田地里满是耕作的人呀牛呀,这么美丽动人的画卷在生动的描绘着,给人们收获的希望,仿佛已经看到秋天那金灿灿的丰收景象!

春晴泛舟——宋·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niǎo)柳丝摇麴(qū)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陆游是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他的那首《示儿》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他为数不多的一首写景的诗。春天的一个晴空万里的天气,诗人在湖上泛舟赏景,他有点感慨自己年龄不小了,“儿童莫笑是陈人”意思就是小孩子不要笑话我的年纪有点大了,在春天这样万物复苏的季节,整个大地都是一番新的景象。春雷阵阵,惊蛰已到,仿佛宇宙初开,开天辟地时候的样子。波光粼粼的江水淹没了黑色的石头,娇弱柔嫩的柳丝如黄色的.尘土一般。诗人想去岸边的亭子里休息,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不觉得又划起了船桨,为什么不好好享受一番呢?毕竟春光一刻值千金啊!

两首诗都是写的惊蛰,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的是两人都写了惊蛰时节美好的春景;不同的是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这与两人所处的年代和经历不同。

元稹所处的是唐朝中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们安居乐业,这样的一番春景让人看到了希望;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看到国家摇摇欲坠,他一生都有报国之志,但是受到秦桧等奸臣排挤并不得志,坚持抗金的抱负也无法施展,几十年下来,让陆游看不到什么希望,只能写诗词明志了,眼看着年龄越来愈大,也看到了国家的现实不是自己一人能扭转的,索性泛舟湖上,好好享受一番所剩不多的春光美景,体现了陆游对不得志的那种无奈之情。

描写惊蛰古诗【篇9】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老去何堪节物催,放灯中夜忽奔雷。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

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

肩舆出东郊,轻裘试朝曦。

百草招生意,乔松解寒姿,

尺书招友生,冠盖溢通逵。

人生瞬息间,幸此休暇时。

浊酒论浮蚁,嘉蔬荐柔荑。

春来莫嫌早,春去恐莫追。

公卿多王事,田野遂我私。

松筠自拥蔽,里巷得游嬉。

邻家并侯伯,朱门掩芳菲。

畦花被锦绣,庭桧森旌旗。

华堂绚金碧,叠观凝烟霏。

仿佛象宫禁,萧条远喧卑。

徐行日一至,何异已有之。

都城闭门早,众客纷将归。

垂杨返照下,归骑红尘飞。

但卜永日欢,未与清夜期。

人散众嚣绝,庭空星斗垂。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杏花村酒寄千程,

佳果满前莫问名。

惊蛰未闻雷出地,

丰收有望看春耕。

描写惊蛰古诗【篇10】

惊蛰古诗词精选

惊蛰家人子辈为易疏帘

范成大

二分春色到穷阎,儿女祈翁出滞淹。

幽蛰夜惊雷奋地,小窗朝爽日筛帘。

惠风全解墨池冻,清昼胜翻云笈签。

亲友莫嗔情话少,向来屏息似龟蟾。

春晴泛舟

陆游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拟古

陶渊明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青郊迎神

唐乐府

缇幕移候,青郊启蛰。

淑景迟迟,和风习习。

璧玉宵备,旌旄曙立。

张乐以迎,帝神其入。

春雨早雷

张说

东北春风至,飘飘带雨来。

拂黄先变柳,点素早惊梅。

树蔼悬书阁,烟含作赋台。

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

美人宵梦著,金屏曙不开。

无缘一启齿,空酌万年杯。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

孟浩然

异县天隅僻,孤帆海畔过。

往来乡信断,留滞客情多。

腊月闻雷震,东风感岁和。

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

徒对芳尊酒,其如伏枕何。

归屿理舟楫,江海正无波。

观田家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义雀行和朱评事

贾岛

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闻雷

白居易

瘴地风霜早,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

物候特征

物候桃始华:桃,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诗》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鵹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鹰化为鸠:鹰,蛰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又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

若“腐草为萤”,“雉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白居易古诗大全(5篇)


根据您的需求,小编为您搜集了一些内容:“白居易古诗大全 ”,写文档时难点往往在开头的下笔上,范文模板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力辅助工具。 通过范文,我们可以学习整体构思的方法,如何将范文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模版?为了方便未来阅读建议您收藏本页的网址!

白居易古诗大全 (篇1)

《忆江南三首》古诗白居易

忆江南词三首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不知何时会再次相逢。

注释

⑴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⑵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桂子,桂花。宋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

⑼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文选·枚乘〈七发〉》:“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娵、傅予之徒……嬿服而御。”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日,几时。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尝有甲设宴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

赏析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每一首的头两句,都抚今追昔,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每一首的中间两句,都以无限深情,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结句呢?则又回到今天,希冀那些美好的记忆有一天能够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这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以及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诗中深深记载着白居易对江南的思念,令人遗憾的是,自居易却再也没能回到他牵挂的江南。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江南,永远成为了白居易心中,一段魂牵梦萦的美好回忆。

白居易古诗大全 (篇2)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三首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重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解析

第一首“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第二首诗中“山寺月中寻桂子”是引用了一个传说,传说中秋节晚上可以在宁静的寺院里听到月亮上桂花飘落的声音。第三首诗中“吴宫”指苏州,“吴娃”指苏州的美女。这诗是说苏州的酒好,美女和舞蹈更美妙。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赏析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在今山西省)人。他是唐代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诗歌成就很高,对词的发展也有贡献。

这首《忆江南》是他晚年在洛阳写的,词中充满了他对江南生活的亲切回忆。

江南,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忆江南》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首尾是咏叹江南景物的美好,三四两句描写钱塘江的景色,色彩绚丽,令人向往。“风景旧曾谙”,“谙[ān]”,熟悉。这句的意思是说,那里的风景作者过去就很熟悉。白居易做过杭州、苏州的.地方长官。他关心当地人民的疾苦,熟悉那里的山水草木。拿杭州来说,那里绕城的荷花、拂郭(城)的松树、画图似的西湖、奇特的钱塘江大潮、碧线毯一般的稻田..都曾写入他的诗篇。这一切是那么美好,使他难以忘怀。他记得,在春天的早晨,他徘徊江边,看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日出江花红胜火”,江边的春花沾满了露水,本来就很可爱,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红艳得胜过了火焰。江花,即江边的花朵。“春来江水绿如蓝”,“蓝”是一种蓼[liǎo]科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制深蓝色的染料蓝靛[diàn]。春天的水色绿得象蓝靛,这是一个很贴切很生动的比喻。它写出了春水的色泽和深度,这些比喻都好在真切地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美。“能不忆江南”是用设问的语气来作肯定的结论。读到这里,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人们,仿佛听到了作者赞美的声音,感觉到了他的激动,很自然地也会产生一种共鸣。

白居易古诗大全 (篇3)

白居易《忆江南》古诗赏析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能不忆江南?

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诗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赏析: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三首《忆江南》。

作者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白居易用的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一幅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

这首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

白居易古诗大全 (篇4)

1、作品注释

2、全诗借花言志.春风拂过,先是梅花,再次第为樱杏桃梨,最后才到山野的荠花榆荚,以花比喻身份地位由高到低的人们,包括作者自己.但不管是园中的名卉,还是山间村头的野花,它都会及时获得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春风对它们从不厚此薄彼,可见春风是公平的.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3、②远芳:伸展到远处的草。

4、(唐)白居易

5、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枯:枯萎。荣:繁荣茂盛。

7、远处芳草掩没古老驿道,

8、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9、萋萋乱草可比满腹离伤。

10、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11、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2、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13、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英欢呼雀跃,欢喜的称道:春风为我而来。

14、如果说三、四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但把重点落在“古原”,以引出来“送别”题意。用“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

15、《草》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16、(1)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17、萋萋:野草盛的样子,形容野草连绵、茂密

18、注释译文

19、作品原文

20、①离离:历历,分明的样子。

21、春风中提到梅花,樱,杏,桃,梨,最后才到山野的荠花榆荚。

22、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23、③萋萋:茂盛的样子。

24、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古原草”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枯荣”与“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就能重新发芽,很快蔓延原野。那“离离原上草”正是胜利的旗帜,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一旦春风化雨,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25、(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

26、(2)离离:形容野草茂盛,长长下垂的叶子随风摇摆的样子。

27、延至荒城一片翠绿清朗。

2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9、(4)王孙:贵族子孙、公子,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30、作者:白居易年代:唐

31、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32、大地回春,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友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这样的场景,令作者惆怅,也富于诗意。萋萋芳草增添了作者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着别情,作者用这种意味深长的诗句写完了结尾。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把“古原——草——送别”连在一起。

33、全诗借花言志.春风拂过,先是梅花,再次第为樱杏桃梨,最后才到山野的荠花榆荚,以花比喻身份地位由高到低的人们,包括作者自己.但不管是园中的名卉,还是山间村头的野花,它都会及时获得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春风对它们从不厚此薄彼,可见春风是公平的.

34、此句的意思是:附近的关卡周围也全是送别的人,每个人都折柳来送离别的友人,使到柳条都减少了,没法在春风里摇荡。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青门柳》,原诗是: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赏析如下:这是一首折柳赠别,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叹别之情。

35、作品鉴赏

36、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37、赋得古原草送别

38、作品译文

39、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40、春风一吹依旧蓬勃生长。

4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意思是: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2、白居易(唐)

43、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44、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45、《春风》[唐]白居易chūnfēngxiānfàwǎnzhōngméi春 风 先 发 苑 中 梅,yīngxìngtáolícìdìkaī樱 杏 桃 梨 次 第 开。qíhuāyújiáshēncūnlǐ荠 花 榆 荚 深 村 里,yìdàochūnfēngweìwǒlái亦 道 春 风 为 我 来。译文:春风先吹开了京城花园中的早梅,继而让樱杏桃李也竞相绽放,令人感到生机盎然。春的来临同样也给乡村送去了欢笑,春风拂过。田野里开放的荠花榆英欢呼雀跃,欣喜地称道:"春风为我而来!"赏析:把村花村树描绘成为有感情的生命,尤其农村百花火热的迎春之情,写得极其真切,创造了一种"神似美"。并通过将荠菜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和梅花、桃花等相提并论,说明了春天是无私的:对花而言,春风过处,不管是园中名卉还是村头野花,都不会错过春风带给自己的花信;而春风也从不厚此薄彼,使它们呈现一派欣然的景象。

46、春绿草长又送游子远去,

47、任凭野火焚烧不尽不灭,

4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9、(3)远芳:蔓延到远方的野草。侵:侵占,覆盖。

50、晴翠:晴朗的阳光下一片野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51、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上,我为你送别,看到萋萋芳草,年年岁岁,枯了还复青,野火再列,春风细寸里,生命也会轮回。亲爱的朋友,此去几时回?遥远的古道弥漫着温馨的草香,明媚的阳光下,一片翠绿连接荒域,在这样的时刻目送你远去,心中充满离别之情。以草写离情,巧妙妥贴,令人想起“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的咏叹,也使人产生“离恨如春草,更深更远还生”的共鸣。

白居易古诗大全 (篇5)

山东才副苍生愿,川上俄惊逝水波。

履道凄凉新第宅,宣城零落旧笙歌。

[敦诗宅在履道,修造初成。崔家妓乐,多归宣州也。]

园荒唯有薪堪采,门冷兼无雀可罗。

今日相逢偶同到,伤心不是故经过。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埃。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春雨古诗句7篇


职场人员需要始终保持文档撰写技能的高水平,我们需要参考范文是怎么写的。借鉴写作架构可以让文章更具有逻辑性,你是否正在为写作范文而感到困难?栏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涉及“春雨古诗句”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春雨古诗句【篇1】

春雨不闻百舌

顾况

百舌春来哑,愁人共待晴。

不关秋水事,饮恨亦无声。

春雨

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 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春雨

李咸用

大帝闲吹破冻风,青云融液流长空。

天人醉引玄酒注,倾香旋入花根土。

湿尘轻舞唐唐春,神娥无迹莓苔新。

老农私与牧童论,纷纷便是仓箱本。

喜春雨有寄

李中

青春终日雨,公子莫思晴。

任阻西园会,且观南亩耕。

最怜滋垄麦,不恨湿林莺。

父老应相贺,丰年兆已成。

春雨古诗句【篇2】

1、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6、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7、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

8、春雨暗暗塞峡中,早晚来自楚王宫。

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1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4、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15、湿花春雨如珠泣。泣珠如雨春花湿。

1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17、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8、病逢佳节长叹息,春雨蒙蒙榆柳色。

19、金鸭香消欲断魂,梨花春雨掩重门。

20、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1、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2、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春雨古诗句【篇3】

17、啊!春雨,你润泽了万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18、春雨是柔和的,它不像夏天的雨那样冰凉,也不像冬天的雨那样刺骨!

19、小树们也随着微风,伸展着腰肢,舞动着嫩黄的、翠绿的裙衫,翩翩起舞,旁边的柳树也甩动着长长的秀发,唱着哗哗的歌儿,互相倾诉这春雨带给它们的欢快和喜悦!

20、春雨,她如纱如雾,如梦似幻,沾衣不湿,拂面不寒。正是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悄悄地向我们走来,默默地把自已的生命奉献给大地!

21、如油的春雨飘向田野,只见一大片一大片的油菜开着金黄色的花。绿油油的麦苗,像大海的波浪。随风翻滚着!

2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雨,轻轻地打在脸上,地面上画出了一个个小水圈。风婆婆甩着衣袖急匆匆地在赶路,雨越下越大了!

23、雨仿佛是春天的使者,滴答一声,奏响了春天的交响乐!

24、春雨就像害羞的小姑娘,细细的,柔柔的,它还像奶奶用的绣花针!

春雨古诗句【篇4】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客心已百念,

孤游重千里。

游人脚底一声雷,

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

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竹斋眠听雨,

梦里长青苔。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墉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雨古诗句【篇5】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

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4、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5、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8、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0、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

13、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4、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

15、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春日游湖上》

春雨古诗句【篇6】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半世交亲随逝水,几人图画入凌烟?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

欲解铜章行问道,定知石友许忘年。

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

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

檐外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

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

十二雕窗六曲屏,题遍伤心句。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别后有谁来,雪压小桥无路。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

微红夕如灭,短焰复相连。

差差向岩石,冉冉凌青壁。

低随回风尽,远照檐茅赤。

邻翁能楚言,倚锸欲潸然。

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早田。

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

废栈豕归栏,广场鸡啄粟。

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

持钱就人卜,敲瓦隔林鸣。

卜得山上卦,归来桑枣下。

吹火向白茅,腰镰映赪蔗。

风驱槲叶烟,槲树连平山。

迸星拂霞外,飞烬落阶前。

仰面呻复嚏,鸦娘咒丰岁。

斜阳外,春雨足,风吹皱一池寒玉。画楼中有人情正苦,杜鹃声莫啼归去。

春雨古诗句【篇7】

1、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欧阳修《田家》

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苏曼殊《本事诗十首·选二》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海棠红近绿阑干。——蒋捷《虞美人·梳楼》

6、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7、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8、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9、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10、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李商隐《春雨》

关于处暑的古诗10篇


现代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就是处理文档,很多时候都需要去使用正确的范文模板。怎么样才能快速利用好范文的文章?为了满足您的期望我们编辑了“关于处暑的古诗”,文中信息只供参考查看!

关于处暑的古诗(篇1)

1、《长江二首》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2、《次韵毕叔文苦旱叹》

宋·赵蕃

尔何不归乎故宇,却向殊方书闵雨。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旧传重湖北之北,米贱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岁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贫家一饭有并日,远市朝炊或亭午。

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箕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蛮似逢人问妪。

前朝一雨苦不难,况今磨神无不举。

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

3、《元宫词》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4、《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5、《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关于处暑的古诗(篇2)

1、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2、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3、长江二首

宋苏泂

其一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其二

长江无六月,大地绝纖埃。

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

问桐知叶落,修桂待花开。

畴昔扁舟兴,分明欲唤回。

4、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5、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6、次韵毕叔文苦旱叹

宋赵蕃

尔何不归乎故宇,却向殊方书闵雨。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旧传重湖北之北,米贱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岁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贫家一饭有并日,远市朝炊或亭午。

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箕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蛮似逢人问妪。

前朝一雨苦不难,况今磨神无不举。

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

7、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8、满庭芳 又黄邑于公乞修行

元王哲

论修行,翁甚喜,津堪作琼浆。清火赫,颠倒吉还昌。

显金乌甚朗。中现、玉兔精详。谈正,处暑气变成霜。

当内宝,珍珠璧,一一收藏。尤良善善,性烛施张。

现灵明愈耀,中土、本有真光。冥点,烟散尽,堪庆满庭芳。

9、元宫词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10、七夕处暑

清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关于处暑的古诗(篇3)

元稹〔唐代〕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处暑后风雨

仇远〔元代〕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关于处暑的古诗(篇4)

1.《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2.《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3.《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4.《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5.《处暑》

明·张穆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田无负郭供公役,邻有藏书借为编。

山市每欺沽酒近,岩居深德种桃先。

宵来疏雨添无赖,尽夜绳床恣意眠。

关于处暑的古诗(篇5)

1、《早秋曲江感怀》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2、《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3、《咏廿四气诗 ·处暑七月中》

唐·元稹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4、《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5、《处暑》

明·张穆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

田无负郭供公役,邻有藏书借为编。

山市每欺沽酒近,岩居深德种桃先。

宵来疏雨添无赖,尽夜绳床恣意眠。

关于处暑的古诗(篇6)

 《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马》——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次韵毕叔文苦旱叹》——赵蕃

尔何不归乎故宇,却向殊方书闵雨。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旧传重湖北之北,米贱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岁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贫家一饭有并日,远市朝炊或亭午

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箕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蛮似逢人问妪。

前朝一雨苦不难,况今磨神无不举。

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

 《长江二首》—— 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元宫词(一百三首)》—— 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关于处暑的古诗(篇7)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尔何不归乎故宇,却向殊方书闵雨。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旧传重湖北之北,米贱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岁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贫家一饭有并日,远市朝炊或亭午

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箕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蛮似逢人问妪。

前朝一雨苦不难,况今磨神无不举。

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唐白居易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注】这首诗描写的是处暑时节的景象。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关于处暑的古诗(篇8)

1、《七夕处暑》

清-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2、《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3、《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4、《处暑》

宋-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5、《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6、《处暑》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

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

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7、《早秋曲江感怀》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

池上秋又来,荷花半成子。

朱颜易销歇,白日无穷已。

人寿不如山,年光急于水。

青芜与红蓼,岁岁秋相似。

去岁此悲秋,今秋复来此。

8、《处暑前三日》

粤近处暑烈日炎,寝食不安难休歇。

期盼天秤速来到,携风带雨除酷热。

9、《题郊居》

强起披衣坐,徐行处暑天。

上阶来斗雀,移树去惊蝉。

莫问盐车骏,谁看酱瓿玄。

黄金如可化,相近买云泉。

10、《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垒,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关于处暑的古诗(篇9)

1、闲适

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2、满庭芳 又黄邑于公乞修行

元王哲

论修行,翁甚喜,津堪作琼浆。清火赫,颠倒吉还昌。

显金乌甚朗。中现、玉兔精详。谈正,处暑气变成霜。

当内宝,珍珠璧,一一收藏。尤良善善,性烛施张。

现灵明愈耀,中土、本有真光。冥点,烟散尽,堪庆满庭芳。

3、元宫词

明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4、七夕处暑

清胤禛

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稿成今夕会,泪洒隅年愁。

梧叶风吹落,璇霄火正流。

将陈瓜叶宴,指影拜牵牛。

5、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6、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7、次韵毕叔文苦旱叹

宋赵蕃

尔何不归乎故宇,却向殊方书闵雨。

江东数月不得书,忆弟看云在何许。

旧传重湖北之北,米贱真成等泥土。

如何比岁公及私,衰竭不能堪再鼓。

贫家一饭有并日,远市朝炊或亭午。

朱门但知粱可厌,我辈翻嫌字难煮。

晚且禾秀早向实,舂箕不须逾处暑。

胡为旱势复如此,坐致诗人形苦语。

如闻巫觋有通灵,肸蛮似逢人问妪。

前朝一雨苦不难,况今磨神无不举。

会当劳以三日霖,绿浪黄云看掀舞。

关于处暑的古诗(篇10)

张嵲〔宋代〕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处暑

弘历〔清代〕

代谢凭谁测,由来其理常。天高云影淡,日远树阴长。

池苇何妨白,田禾渐喜黄。风从西北至,思共捷音飏。

处暑

吕本中〔宋代〕

平时遇处暑,庭户有馀凉。乙纪走南国,炎天非故乡。

寥寥秋尚远,杳杳夜光长。尚可留连否,年丰粳稻香。

处暑

张穆〔明代〕

一岁频过处暑天,单衣林麓胜情偏。田无负郭供公役,邻有藏书借为编。

山市每欺沽酒近,岩居深德种桃先。宵来疏雨添无赖,尽夜绳床恣意眠。

处暑

弘历〔清代〕

究是行秋地,那更处暑时。叶从人面落,爽自马头披。

烟驿长和短,云山幻复奇。田畴看渐熟,惟有祝霜迟。

  • 职场礼仪技巧有哪些7篇
    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在现在的企业,礼仪已经成为企业之间最大的竞争力了。注重礼仪,也会让客户知道你对他的尊重,从而促生生意上的合作。职场礼仪包括哪些内容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职场礼仪技巧有哪些7篇,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职场礼仪中沟通技巧有哪些 ...
  • [精]职场礼仪技巧有哪些5篇
    还在寻找好文章不如看看“职场礼仪技巧有哪些”,欢迎收听愿您从中获得启示。文档写作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一篇好的范文更利于加快写文档的速度,  常读优秀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热情和创作灵感。...
  • 职场礼仪礼仪电话客户沟通技巧(4篇)
    这篇“职场礼仪礼仪电话客户沟通技巧”的文章充满着灵感与智慧肯定是值得你收藏的,经过读取您的思考会更深入。文档编写是改善业务流程和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范文可谓是我们的一个好助手,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提高写作的审美和感悟力。...
  • 公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2024字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是专门用于介绍人物事迹的一种文体写作形式。是指最感人、最突出的典型事例去表现人物的本质。人物的本质总是通过个别的、特殊的事实来表现出来的。不是任何事实都能反映出人物的本质。有些事实只是偶然的、暂的现象,我们不应该用这些材料,而应选择那些在同类事实中最具代表性的事迹材料,也就是最能...
  • 器乐培训总结3篇
    完善的文档能有效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以及协调资源,人们开始认识到范文在提升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优秀范文,我们能够更加细腻和敏感地洞察社会变革和风貌,现在有关于范文的写作思路了吗?在这里好文书的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器乐培训总结”的阅读材料,希望您能对本文的内容有所思考!...
  • 贡献生活作文3篇
    下面是好文书的编辑为您整理的“贡献生活作文”。作文能力的发展是提高语文整体能力的基础,作文能够丰富我们看待事情的角度。多看、多写才能让我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下为好文书的编辑提供的参考信息仅供参考不得盲目信赖!...